在買保險時,你是否也曾被「主約、附約、附加條款」這些名詞搞得一頭霧水?
明明都是保單裡的內容,卻有人說附約不能單獨買、附加條款又不是附約——到底差在哪?
其實在保障內容、續保權利與解約影響上都大不相同,了解它們的差別,不只能幫你挑出最合適的保單組合,也能避免誤會導致權益受損。
了解這些差異,不僅能幫你挑出最合適的保單組合,還能避免因誤解條文導致權益受損。本文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你一一搞懂「主約、附約、附加條款」的真正意義與搭配重點。
主約是什麼?主約在保單中的角色與功能
主約是整張保單的核心,決定這份保險的主要保障內容與契約存在與否,通常為終身型或長年期商品,保障期間較長、內容較完整,保費也相對高。
- 若主約失效(例如停效或解約),附約也會一併失效。
- 例子:終身壽險、長年期定期壽險、醫療險等都是常見主約。
📌 主約就像「房子的本體」,沒有它,其他附加的保障都無法單獨存在。
附約是什麼?附約可否單獨存在?常見附約類型一次看
附約是依附在主約之下、提供額外保障的保險內容。
- 通常保費較低,保障範圍可針對特定風險(如意外、癌症、手術)做補強。
- 例子:意外險附約、重大疾病附約、住院日額附約。
附約是保險的附加契約,屬於主約的延伸與補強,必須先有主約才能加保。如同房子的「裝潢」,無法單獨購買,不能單獨存在,必須依附在主體上。
主約若終止,就等於房子倒塌,家具自然也不存在,而常見的附約類型包括:
- 實支實付醫療附約
- 意外傷害附約
- 失能險附約
- 重大疾病附約
📌 附約可靈活搭配,但需依附主約,不能單獨存在。
附加條款是什麼?和附約差在哪?
附加條款(或批註條款)可視為保險契約中的「延伸條文」,主要用來擴充保障內容,以建立在主約或附約的基礎上,調整保險公司的承保範圍或除外事項。
常見功能包含:
- 擴大保險公司的承保責任
- 減少不保事項(將相對不保的情況納入承保範圍)
- 擴充既有保障的適用範圍
舉例來說,若主約僅保障基本車體險(不保天災所致之損失),可透過「颱風、地震、海嘯、冰雹、洪水或因雨積水附加條款」補強自然災害造成的車體損壞,或透過「車體險全損理賠無折舊附加條款」確保若車輛全損或修復費用過高,則直接依照保險金額理賠。

就像在買賣房子時,契約上另外加註的「特別約定」或「使用規範」。它不會改變房子的本體,只是修改或補充部分條文,例如:
- 加註「屋主同意提前交屋」
- 或「房屋附帶停車位一格」
📌 附加條款不會改變主約的性質,只是補充或修正文句、權利義務。
主約附約附加條款比較表|差異、功能
| 項目 | 主約 | 附約 | 附加條款 |
| 定義 | 保單的主要契約內容 | 依附主約的補強性契約 | 對條文的修正或補充 |
| 是否可單獨存在 | ✅ 可以 | ❌ 不行(須依附主約) | ❌ 不行(須依附主約) |
| 是否影響整張保單有效性 | 主約失效→保單終止 | ⚠️ 主約失效→附約失效 | ⚠️ 主約失效→附加條款失效 |
| 保費結構 | 主要繳費項 | 額外加購 | 額外加購 |
| 舉例 | 終身壽險、醫療險 | 癌症險附約、住院日額附約(實支實付) | 無折舊附加條款、自負額附加條款、機車強制駕駛人傷害附加條款 |
主約附約怎麼搭最划算?常見迷思與正確觀念一次整理
- 壽險主約+醫療附約+意外附約:壽險通常保障期長、保費穩定,因此適合當主約,再掛醫療險或意外險的附約。而且前面有解釋,如果主約失效,附約也會跟著失效,而壽險要身故才會失效,保障較為穩定。
- 主約買基本、附約買重點:主約保額可先壓低,用附約補強關鍵保障(例如超額第三人責任險)。
常見錯誤迷思
| 迷思 | 真相 |
| 附約可以單獨保 | 不行,主約失效附約也會跟著失效 |
| 附加條款=附約 | 錯,附加條款只是修改條文,非額外保障 |
| 主約越多越好 | 不一定,重點是保障是否符合需求、保費是否負擔得起 |
【延伸閱讀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