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嗎?保費不一定每年都會調漲,在挑選保單時,多數人第一眼會關心保障內容,但其實「保費計算方式」同樣關鍵。保險常見的費率制度有自然費率與平準費率,前者隨年齡逐年增加,後者則將費用平均分攤,兩者差異會直接影響你的繳費曲線與長期支出。
什麼是自然費率?定義與適用險種
自然保費是依照危險發生率變化而計算保費的一種計算方式。保險公司會依照被保險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所承擔的「當期風險」來收費,因此年輕時的壽險保費相對便宜,但隨著年紀增長、疾病或死亡風險提高,保費也會逐步上升。
自然費率常見適用險種:
- 醫療險(實支實付、重大疾病險)
- 短年期定期壽險
什麼是平準費率?定義與適用險種
平準費率的精算方式,就是將這些逐年遞增的自然保費,重新平均分配到每一個保險年度,使每期保費都相同。這意味著在年輕、風險較低的時候,所繳的保費會高於當時的自然保費;而在年老或風險較高時,繳的保費則會低於當時的自然保費
在壽險來說,平準費率等於是將年老時較高的保費,提前在年輕時分擔。雖然年輕時支付的金額比自然費率高,但好處是年老後的生活負擔不會因保費飆升而加重。
平準費率適用哪些保險:
- 終身壽險
- 平準型定期壽險
平準保費與自然保費的迷思?
不過,因為危險的發生具有射倖性註,我們無法確定風險何時發生,若在相同基礎下,被保險人過早遭受風險,相對於自然保費來說,平準保費會付出較多保費成本。
但「長期」或「統計上平均而言」來說,危險亦有可能在保險期間的晚期發生,而此時平準保費相較於自然保費則付出較少保費成本。在費率精算時,大樣本會因為大數法則,危險發生時間的樣本平均,會收斂至危險發生時間的母體平均。
因此,兩種不同的計費方法,只是商品設計上的不同,並不是代表絕對好或一定壞,主要還是得回歸至商品本身內容做考量。
📌 註:射倖性是指一種行為結果的不確定性或偶然性,也就是說結果不是事先就能預知的,而是帶有隨機成分。

自然費率 vs 平準費率差異比較
費率制度 | 繳費方式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族群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自然費率 | 年齡越大,保費逐年調漲 | 年輕時便宜、短期保障划算 | 老年保費可能暴增,續保壓力大 | 年輕族群、只想短期投保的人 |
平準費率 | 全程保費相同,保費平均分攤 | 支出穩定,避免老年高保費 | 年輕時繳費較貴,短期不划算 | 收入穩定、打算長期持有保單者 |
自然費率案例解析:國泰人壽一年定期壽險試算
我們以國泰人壽自由配一年定期身故及完全失能壽險為例,以被保險人男性、保險金額 100 萬做計算,我們先列出 0-40 歲的費率,可以發現在 5 歲前因爲新生兒存活率的關係,在費率曲線上有明顯的反曲;而在 30 歲後可以發現費率曲線斜率明顯增大,此時 40 歲的年繳保費約莫 $3890元。

我們再將 40 歲後的資料匯進後可以發現,整體費率呈現指數型的爆炸性增長,一去不回頭,在 80 歲時年繳保費竟高達 $97160 元。
讀者可以發現,自然費率的特色就是能即時反映保險成本,例如損率與危險發生率,這些風險因子會直接轉換成保費,讓保單收費與真實風險連動。對於投保人來說,在挑選商品時就要考量:
- 如果只是短期需要保障、或年輕階段想以低保費取得保障,自然費率會相對划算。
- 但若打算長期持有,必須注意晚年可能因保費過高而出現「繳不下去」的情況。

常見問題
Q:自然保費有比平準保費便宜嗎?有比較好嗎?
A:自然保費與平準保費皆是商品設計上的不同計費方式,「平準保費」只是將這些逐年遞增的自然保費,重新平均分配到每一個保險年度,並不是代表商品好壞的因素。
Q:有辦法把自然費率轉換成平準費率嗎?
A:商品的計費方式在銷售前就已經規劃好,若有變更需求或不同規劃,建議詢問業務員訂定新契約。
Q:自然費率和自然保費是一樣的意思嗎?
A:兩者其實是相同概念,只是用詞不同,學界上都有人使用。
Q:哪些險種常用自然費率?哪些是平準費率?
A:大多數情況下,醫療險、短年期壽險 → 自然費率;終身壽險、平準型定期壽險 → 平準費率,不過具體還是需根據公司導向確定,如過去富邦人壽曾銷售平準型實支實付(富邦人壽享實在住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HSJ)。
【延伸閱讀】